雖然新年已過,但是關(guān)于春節(jié)期間的營銷案例,支付寶集福搶紅包的社交營銷值得我們再來回味一下。
早在2016年12月上旬,這一活動就已在周圍朋友中如火如荼地開展了。本來無意參與的我,經(jīng)過多位朋友的詢問后,也加入集福大軍。此時,據(jù)支付寶官方網(wǎng)站顯示,已經(jīng)有幾十萬人集齊五福,坐等除夕夜就可以“召喚神龍”。誠然,我參與這一活動的原因,支付寶承諾的兩億元紅包是其一,但更重要的是出于社交。
這就和大家都在討論一部很火的電視劇,你不看就插不上話一樣。你若不參與這個活動,就OUT了,跟其他人沒有共同話題。
從這個角度看,集?;顒訉χЦ秾毐旧矶?,或許是一種營銷手段;但對廣大用戶來說,卻是一個社交行為。他們或許并不在乎能從支付寶分到幾塊錢,但重要的是與人,尤其與客戶、與朋友交流這種互動更有價值和意義。
這跟微信搶紅包有異曲同工之妙。搶紅包時,有人可能會因一毛錢手舞足蹈,也有人會因錯過一分錢懊惱不已,其實這些錢,若放在其他場合可能掉到地上都沒人撿,但卻能在搶紅包時左右人們的悲喜,這就是社交營銷的魅力。
微信紅包和支付寶集?;顒涌梢哉f都掌握了社交營銷的這一精髓。
然而,不可忽視的一個事實是,從2016年微博、微信、支付寶三家紅包大戰(zhàn),到2017年微信主動退出,各平臺對以紅包為賣點的社交營銷態(tài)度已初現(xiàn)端倪。而對于參與者,從2016年部分人曬高額獎金,到2017年全民狂歡,再到很多人拆紅包后吐槽獎金還買不起一個敬業(yè)福,用紅包作為噱頭的社交營銷對他們的吸引力已經(jīng)下降。
那么2018年除夕,紅包大戰(zhàn)能否繼續(xù)吸引人們的注意?或者說,在紅利期和狂熱期過后,社交營銷如何才能更好地奪人眼球?這或許值得更多人思考。